C选项,内在目的论,所谓内在的教育目的,是作为个体主体的教育过程中当事人的目的,是一种实实在在对参与教育活动者的教育行为起作用的目的 。它是有限制的,其特征是具体的、特殊的,适合于特殊的个人 。它通常跟个人的物质生活环境及其利益、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 。由于其表现形式是内隐的、不明晰的,故也称为“内隐的教育目的”或“非正规的教育目的” 。
D选项,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
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
5.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的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学制发展过程 。
选项A,壬寅学制在1902年由清政府颁布,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
选项B,癸卯学制在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规定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它是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
选项C,壬子癸丑学制在1912-1913年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它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
选项D,壬戌学制在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
题干的关键词是“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与之契合的是壬子癸丑学制,因此本题答案选C 。
6.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
选项A,注意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
选项B,注意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
选项C,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
选项D,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文化职能 。
【参考答案】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
2.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
【参考答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
1.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
2.参商: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
3.流火: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
4.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
【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模拟题答案】5.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
6.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俗称阴历 。
7.二十四节气: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
8.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依此类推 。
推荐阅读
- 教资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中学教资模拟试题及答案
- 护资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教资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 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
-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模拟题答案
- 教师资格考试终身教育制度模拟试题答案
- 最新的mhk考试模拟题 最新教资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小学教资笔试模拟题及其答案 教资考试笔试模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