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 ,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 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 , 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 , 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 。袁隆平曾直言 , 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 , 但前途是光明的 , 苦就苦一点 , 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 , 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 , 他心里高兴 , 吃点苦没关系 。
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 , 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 , 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 , 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 , 他还会讲俄语 , 爱好体育 , 爱好音乐 , 考过空军 , 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
那年 , 阳光炽热 , 土地温暖 。90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 , 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 , 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 。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 , 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 , 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 , 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 , 造福全人类 。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 , 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 , 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 , 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 , 给了我们方向 , 使得世界更精彩 。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 , 茁壮成长 , 成为绿荫 , 去感恩那些为我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 。因为 , 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 , 致敬新的时代!
袁隆平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想4
骑摩托车去去实验田
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 , 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
长年养成的习惯 , 他喜欢去田垄 , 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 , 去呼吸田野的气息 。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 , 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 , 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 , 由原先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 。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 。没料到 , 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 , 抽穗了 , 扬花了 , 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 , 一溜烟蹿上马路 , 拐入小径 , 溜上田埂 , 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 。十多年来 , 他先后换过九辆不一样品牌的摩托车 。如今 , 虽已70余岁高龄 , 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
2001年底 , 在朋友们的劝说下 , 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 。朋友对他说 , 骑摩托车是“肉包铁” , 开汽车是“铁包肉” , 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 。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 , 感觉还不错 。有时 , 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 。他还笑着说 , 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
【袁隆平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想】袁隆平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想5
读袁隆平 , 我知道人要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多么伟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 , 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的方向 。凡成功者 , 必定有坚定而明确的理想 。他们把理想作为自己人生的航标 , 披荆斩棘 , 勇往直前 , 直达自己理想的彼岸 。在理想的指引下 , 袁隆平宛如上紧弦的发条 , 拉满弓的锐箭 , 展示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意志和力量 , 越过让常人望而却步的艰难险阻 。终于 , 他实现了他的夙愿:用占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 , 他让中国人远离了饥饿 。
读袁隆平 , 我知道要想做事业 , 必须先学做人 。
只有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 , 才能踏踏实实做事;只有做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 才能一心一意做事 , 只有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 , 才能明明白白做事 。如果袁隆平贪图名利 , 他可能早已是亿万富翁;如果袁隆平贪图享受 , 他也不用以七十六岁的高龄流连于稻田之间 。他是真正想为人民做点实事 , 为农民增收 , 为国家分优 。
推荐阅读
- 神州十三号第二次太空授课观后感心得十篇
- 袁隆平个人光荣事迹心得与感悟
- 2022劳模一课观后感 2022劳模表彰观后感心得500字
- 2022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直播观后感10篇
- 防溺水安全教育片观后感400字 防溺水安全教育片观后感心得
- 2021铭记自强九一八事变90周年直播个人观后感作文
- 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 十大好人先进事迹
- 2021专题节目最美基层民警观后感悟
- 预防溺水专题教育片观后感 预防溺水教育片观后感范文最新
- 2022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直播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