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定律的含义及具体例子说明 六人定律是什么意思( 二 )


六人定律的含义及具体例子说明 六人定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3、鲁迅先生和乾隆皇帝当然 , 上述人物都有着处于同一时代或者相近时代的便利条件 , 那如果我们超越了时代限制 , 来一次古今人物关联 , “六人定律”还能不能发挥作用呢?
我们就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和清朝历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为例 , 作出说明:
清光绪十九年 , 江南正值“乡试”之年 , 主考官来自京城;时任从七品“内阁中书”的周介孚正好在家丁忧 , 又巧好同这位主考官相熟 , 便拜托其好好关照参加本次“乡试”的几位周家子弟 , 其中就包括周介孚的长子——周伯宜 。
六人定律的含义及具体例子说明 六人定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而后 , 这场“科场舞弊案”事发 , 层层上报 , 直至上报到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认为“科举 , 乃为国抡才的根本制度” , 在职官员参与“科场舞弊”实属罪大恶极 , 于是亲自圈上了周介孚的名字 , 给予了“斩监候”的严厉处理决定 。就连周介孚的长子——周伯宜 , 也被拘押审讯 , 革去“秀才”功名 。
自此以后 , 周家彻底没落 , 而导致周家没落的“直接责任人”就是光绪皇帝 。
鲁迅先生:本名周树人 , 周伯宜就是他的父亲 , 周介孚就是他的祖父 。
乾隆皇帝:道光皇帝是他孙子 , 光绪皇帝又是道光皇帝的孙子 。
六人定律的含义及具体例子说明 六人定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后记我们常说:“这个世界真小 , 越是不想遇见的人 , 越是能碰到”;我们又常说:“这个世界太大 , 越是想见的人 , 越是见不到” 。其实 , 我们只是没有“上帝之眼” , 没能发现和其他人之间的“六人定律” , 否则你和任何人都能建立关系 , 都能找到你想找的人 。
所以 , 我们还是牢记“六人定律” , 不管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要心存侥幸的行不义之举、违法之事 , 否则你很可能就会见识到“六人定律”的强大魔力 。

推荐阅读